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计算机维修经验的详细介绍,我们还将为您解释计算机维修经验总结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将为您提供关于1.计算机发展阶段计算机发展历史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电子计算机逻辑电路与计算机二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计算机维修经验的详细介绍,我们还将为您解释计算机维修经验总结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将为您提供关于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4.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启动流程 计算机BIOS作用 POST 开机自检 计算机启动顺序 分区表 操作系统启动、ATX电源快速维修经验(电脑电源如何维修)、BP3000打印机维修经验交流的实用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计算机维修经验(计算机维修经验总结)
- 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
- 4.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启动流程 计算机BIOS作用 POST 开机自检 计算机启动顺序 分区表 操作系统启动
- ATX电源快速维修经验(电脑电源如何维修)
- BP3000打印机维修经验交流
计算机维修经验(计算机维修经验总结)
作为网络管理员,尤其是在计算机维护(即)这块很大,任务繁重。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维修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贡献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维修工具包
我们知道维修任何设备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工具,计算机维修当然也不例外。由于计算机涉及到软硬件故障,当然必须配备排除软硬件故障的常用工具和配件。软件 方面的常用工具: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恢复数据光盘、GHOST光盘、杀毒软件光盘、分区优化系统光盘、常用应用软件光盘;硬件方面的常用工具:平口螺丝 刀、十字螺丝刀、皮老虎、剪刀、压线钳、大头针(用于打开光驱)、灰尘刷、小风扇(用于吹主板或其他板卡的灰尘)、水晶头、网线、DVD光驱(用于安装操 作系统)、U盘或移动硬盘(用于拷贝数据或系统文件)。 常用配件:内存条、显卡、网卡等。
二、维修方法
每个维修人员都有自己独特的维 修方法。当然笔者也不例外。笔者一贯强调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故障现象,查找内在引发故障的原因和机理。并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软件后硬件(即 先考虑是软件引发的故障,待排除后,再考虑是硬件引发的故障),先外后里(先考虑的是与计算机相连的设备或线缆发生故障或者计算机端口发生故障,待排除 后,再考虑是计算机内部系统或内部配件发生故障)。当然这样的考虑是建立在比较复杂的计算机故障的基础上的。倘若是很明显的故障,就直接处理了。没必要按 照这个顺序去排除。
在维修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观察法。仔细观察故障现象,不放过任何细节。小到一句故障提示,大到系统无法启动,都需要及时把它记 录下来。对于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故障,按照故障提示或故障现象,通过网上查询、书本查询和向同行请教等方式,建立起导致此故障的各种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加以 分类,并一一进行验证,验证一个,排除一个,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就直接查找相关解决办法。看什么方法最适合。一方面需要考虑用户的要求,另 一方面需要考虑何种办法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综合上述两种考虑进行解决办法的选择。
其次是询问法。为了少走弯路,尽量对故障机的使用者进行询问,是 什么原因造成此故障的。至少可以通过他的叙述获取一些新的线索,帮助我们找出故障计算机产生故障原因并进行方向性的分析。在故障分析与实际故障存在某种联 系的时候,可以大致确定最终的维修思路和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多半能成功排除故障。
第三是推理比对法。遇到问题,倘若是硬件故障,就需要采用推理 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基于对各个计算机硬件进行剖析,某个硬件发生故障可能会造成何种影响,有何症状等。然后拿这种影响或症状进行比对。如果能够够对上,就 把它逆推回去,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更换硬件;另一种是安装该硬件的测试软件。如果硬件确实损坏的,第二种方式显然失去意义。只有该硬 件处于不稳定状态或没有完全损坏的情况下,实施测试,通过具体参数的判断可以确诊硬件的好坏程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对于软件故障,推理法同样适用。我们知道 某些软件安装上去,就发生故障,有的有冲突提示,或无法正常运行等提示。如果我们把此软件所遭遇过的故障与之一一比对,对上了,就找到了病因。对不上,就 考虑是新的故障还是系统对它的支撑程度有问题等等。这种方法在现实维修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很有实用价值。
三、维修总结
我们经常看到进行设备维修技术比较好的师傅,都随身携带一个维修笔记本。同样进行计算机维修也需要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所遭遇的计算机故障和处理方法 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以记录对处理故障计算机的深刻体会,针对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误判和偏差,找出理由和依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同样故障时 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极大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为只有知,才会感到不足。 才会不断地去深入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驾驭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四、预防性措施
维修预防其实就是维修后对计算机 采取的一些预防性措施或方式方法。对于经常出现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维修此类故障的总结,找到导致该故障的多重原因或根源,在深挖根源或原因的基础上找到能 彻底避免这些故障发生的预防性措施。就象安装杀毒软件进行查杀计算机病毒一样,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当然这些预防性措施包括:打操作系统补丁、安装杀毒 软件、以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总之,把减少计算机故障的各种隐患尽可能的考虑进去,真正地做到对计算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维 修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但与计算机理论也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有些计算机故障虽然排除了,但是无法从理论上说清问题根源。这对于今后从理论上认知 故障不利,也无法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工作。相反,如果一味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不过多进行实践操作的演练,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只有进一步的认知才能增强故障的定位和判断的准确性,解决起来也少走弯路。当然,要想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维修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显然是不可缺少的。
六、紧跟先进技术,不断加强学习
维修计算机不光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熟悉,而且还必须对 计算机硬件进行充分了解和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计算机的升级换代非常快。从以前的纯平到如今的液晶显示器,从win98、winxp 到如今的WIN7操作系统。每前进一步都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计算机维修人员加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处理起计算机故障来将是束手无 策。因为不同的软硬件要求的机理各不相同。只有对新技术的全面了解,才能真正解决实质性问题。所以作为计算机维修人员应该紧跟先进技术,不断加强学习,树 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小结:
相信大家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后,在计算机维修方面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在此希望广大读者开动脑筋、集中智慧,从方法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办法来。
文章转载自:http://www.cnking.org/post/284.html
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
引言
任何事物的创造发明都来源于需求和欲望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推动实现了目标
正是因为人类对于计算能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才创造了如今规模的计算机.
计算机,字如其名,用于计算的机器.这就是最初计算机的发展动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始终有计算的需求
进行运算时所运用的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
本文尽可能的仅仅描述逻辑本质,不去追究实现细节
计算(机|器)的发展与数学/电磁学/电路理论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计算(机|器)的发展有四个阶段
手动阶段
机械阶段
机电阶段
电子阶段
手动阶段
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进行计算,或者操作一些简易工具进行计算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主要是借助简单的工具比如手指/石头/打绳结/纳皮尔棒/计算尺等,
我想大家都用手指数过数;
有人用一堆石子表示一些数目;
也有人曾经用打绳结来计数;
再后来有了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纳皮尔棒/计算尺则是借助了一定的数学理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查表计算法.
你会发现,这里还不能说是计算(机|器),只是计算而已,更多的靠的是心算以及逻辑思维的运算,工具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辅助.
机械阶段
我想不用做什么解释,你看到机械两个字,肯定就有了一定的理解了,没错,就是你理解的这种普通的意思,
一个齿轮,一个杠杆,一个凹槽,一个转盘这都是一个机械部件.
人们当然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计算,自然想制造计算能力更大的机器
机械阶段的主题思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机械的装置部件比如齿轮旋转,动力传送等来表示数据记录,进行运算,也即是机械式计算机,这样说有些抽象.
我们举例说明:
契克卡德是现今公认的机械式计算第一人,他发明了契克卡德计算钟
我们不去纠结这个东西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只描述事情逻辑本质
其中他有一个进位装置是这样子的
可以看到采用十进制,转一圈之后,轴上面的一个突出齿,就会把更高一位(比如十位)进行加一
这就是机械阶段的精髓,不管他有多复杂,他都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传动运算的
还有帕斯卡的加法器
他是使用长齿轮进行进位
再有后来的莱布尼茨轴,设计的更为精巧
我觉得对于机械阶段来说,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应该是精巧,就好似钟表里面的齿轮似的
不管形态究竟如何,终究也还是一样,他也只是一个精巧了再精巧的仪器,一个精密设计的机关装置
首先要把运算进行分解,然后就是机械性的依靠齿轮等部件传动运转来完成进位等运算.
说计算机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巴贝奇
他发明了史上著名的差分机,之所以叫差分机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计算所使用的是帕斯卡在1654年提出的差分思想
我们仍旧不去纠结他的原理细节
此时的差分机,你可以清晰地看得到,仍旧是一个齿轮又一个齿轮,一个轴又一个轴的更加精巧的仪器
很显然他仍旧又仅仅是一个计算的机器,只能做差分运算
再后来1834年巴贝奇提出来了分析机的概念 一种通用计算机的概念模型
正式成为现代计算机史上的第一位伟大先驱。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那个年代,已经把计算机器的概念上升到了通用计算机的概念,这比现代计算的理论思想提前了一个世纪
它不局限于特定功能,而且是可编程的,可以用来计算任意函数——不过这个想法是构思在一坨齿轮之上的.
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用于存储数据的计数装置,巴贝奇称之为“仓库”(store),相当于现在CPU中的存储器
2、专门负责四则运算的装置,巴贝奇称之为“工厂”(mill),相当于现在CPU中的运算器
3、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和输出结果的装置
而且,巴贝奇并没有忽略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此时你回想一下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的几大部件,而这些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提出来的,是不是不寒而栗!!!
巴贝奇另一大了不起的创举就是将穿孔卡片(punched card)引入了计算机器领域,用于控制数据输入和计算
你还记得所谓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使用的是什么吗?就是纸带!!
ps:其实ENIAC真的不是第一台~
所以说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被称为"通用计算机之父"了.
他提出的分析机的架构设想与现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五大要素,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入 输出是吻合的
也是他将穿孔卡片应用到计算机领域
ps:穿孔卡片本身并不是巴贝奇的发明,而是来自于改进后的提花机,最早的提花机来自于中国,也就是一种纺织机
只是可惜,分析机并没有真正的被构建出来,但是他的思维理念是超前的,也是正确的
巴贝奇的思想超前了整整一个世纪,不得不提的就是女程序员艾达,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Augusta Ada King
机电阶段与电子阶段使用到的硬件技术原理,有不少是相同的
主要差别就在于计算机理论的成熟发展以及电子管晶体管的应用
为了接下来更好的说明,我们自然不可避免的要说一下当时出现的自然科学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近现代计算的发展是一路相伴而来的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你要是实在没事情做,可以探究一下"欧洲文艺复兴革命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有何重要影响"这一议题
电磁学
据传是1752年,富兰克林做了实验,在近代发现了电
随后,围绕着电,出现了很多旷世的发现.比如电磁学,电能生磁,磁能生电
这就是电磁铁的基本原型
根据电能生磁的原理,发明了继电器,继电器可以用于电路转换,以及控制电路
电报就是在这个技术背景下被发明了,下图是基本原理
但是,如果线路太长,电阻就会很大,怎么办?
可以用人进行接收转发到下一站,存储转发这是一个很好的词汇
所以继电器又被作为转换电路应用其中
二进制
而且,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德国人莱布尼茨大约在1672-1676发明了二进制
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逻辑学
更准确的说是数理逻辑,乔治布尔开创了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
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
简单地说就是与或非的逻辑运算
逻辑电路
香农在193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化分析>
我们知道在布尔代数里面
X表示一个命题,X=0表示命题为假;X=1表示命题为真;
如果用X代表一个继电器和普通开关组成的电路
那么,X=0就表示开关闭合 X=1就表示开关打开
不过他当时0表示闭合的理念跟现代正好相反,难道觉得0是看起来就是闭合的吗
解释起来有些别扭,我们用现代的看法解释下他的观点
也就是:
(a) 开关的闭合与打开对应命题的真假,0表示电路的断开,命题的假 1表示电路的连通,命题的真
(b)X与Y的交集,交集相当于电路的串联,只有两个都联通,电路才是联通的,两个都为真,命题才为真
(c)X与Y的并集,并集相当于电路的并联,有一个联通,电路就是联通的,两个有一个为真,命题即为真
这样逻辑代数上的逻辑真假就与电路的连通断开,完美的完全映射
而且,所有的布尔代数基本规则,都非常完美的适合开关电路
基本单元-门电路
有了数理逻辑和逻辑电路的基础理论,不难得出电路中的几个基础单元
Vcc表示电源 比较粗的短横线表示的是接地
与门
串联电路,AB两个电路都联通时,右侧开关才会同时闭合,电路才会联通
符号
另外还有多输入的与门
或门
并联电路,A或者B电路只要有任何一个联通,那么右侧开关就会有一个闭合,右侧电路就会联通
符号
非门
右侧开关常闭,当A电路联通的时候,则右侧电路断开,A电路断开时,右侧电路联通
符号:
所以你只需要记住:
与是串联/或是并联/取反用非门
机电阶段
接下来我们说一个机电式计算机器的优秀典范
机电式的制表机
霍尔瑞斯的制表机,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人口普查的问题.
人口普查,你可以想象得到自然是用于统计信息,性别年龄姓名等
如果纯粹的人工手动统计,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复杂的一个工程量
制表机首次将穿孔技术应用到了数据存储上,你可以想象到,使用打孔和不打孔来识别数据
不过当时设计还不是很成熟,比如如果现代,我们肯定是一个位置表示性别,可能打孔是女,不打孔是男
当时是卡片上用了两个位置,表示男性就在标M的地方打孔,女性就在标F的地方打孔,不过在当时也是很先进了
然后,专门的打孔员使用穿孔机将居民信息戳到卡片上
紧接着自然是要统计信息
利用电流的通断来识别数据
对应着这个卡片上的每个数据孔位,上面有着金属针,下面有着容器,容器装着水银
按下压板时,卡片有孔的地方,针可以通过,与水银接触,电路接通,没孔的地方,针就被挡住。
如何将电路通断对应到所需要的统计信息?
这就用到了数理逻辑与逻辑电路了
最上面的引脚是输入,通过打孔卡片的输入
下面的继电器是输出,根据结果 通电的M将产生磁场, 牵引特定的杠杆,拨动齿轮完成计数。
看到没,此时已经可以根据打孔卡片作为输入,继电器组成的逻辑电路作为运算器,齿轮进行计数的输出了
制表机中的涉及到的主要部件包括: 输入/输出/运算
1896年,霍尔瑞斯创立了制表机公司,他是IBM的前身.....
有一点要说明
并不能笼统的说谁发明了什么技术,下一个使用这种技术的人,就是借鉴使用了发明者或者说发现者的理论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很多时候,同样的技术原理可能被好几个人在同一时期发现,这很正常
还有一位大神,不得不介绍,他就是康拉德·楚泽 Konrad Zuse 德国
http://zuse.zib.de/
因为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Z1
图为复制品,复制品其实机械工艺上比37年的要现代化一些
尽管zuse生于1910,Z1也是大约1938建造完成,但是他其实跟机械阶段的计算器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要说和机电的关系,那就是它使用电动马达驱动,而不是手摇,所以本质还是机械式
不过他的牛逼之处在于在也设想出来了现代计算机一些的理论雏形
将机器严格划分为处理器和内存两大部分
采用了二进制
引入浮点数,发明了浮点数的二进制规格化表示
靠机械零件实现与、或、非等基础的逻辑门
虽然作为机械设备,但是却是一台时钟控制的机器。其时钟被细分为4个子周期
处理器是微代码结构的操作被分解成一系列微指令,一个机器周期一条微指令。
微指令在运算器单元之间产生具体的数据流,运算器不停地运作,每个周期都将两个输入寄存器里的数加一遍。
可编程 从穿孔带读入8比特长的指令 指令已经有了操作码 内存地址的概念
这些全都是机械式的实现
而且这些具体的实现细节的理念思维,很多也是跟现代计算机类似的
可想而知,zuse真的是个天才
后续还研究出来更多的Z系列
虽然这些天才式的人物并没有一起坐下来一边烧烤一边讨论,但是却总是"英雄所见略同"
几乎在相同时期,美国科学家斯蒂比兹(George Stibitz)与德国工程师楚泽独立研制出二进制数字计算机,就是Model k
Model I不但是第一台多终端的计算机,还是第一台可以远程操控的计算机。
贝尔实验室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于1940年9月9日,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和纽约的本部之间搭起线路.
贝尔实验室后续又推出了更多的Model系列机型
再后来又有Harvard Mark系列,哈佛与IBM的合作
哈佛这边是艾肯IBM是其他三位
Mark I也通过穿孔带获得指令,和Z1是不是相同?
穿孔带每行有24个空位
前8位标识用于存放结果的寄存器地址,中间8位标识操作数的寄存器地址,后8位标识所要进行的操作
——结构已经非常类似后来的汇编语言
内部还有累加寄存器,常数寄存器
机电式的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伟大的天才已经构思设想出来了很多被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的理论
机电时期的计算机可以说是有不少机器的理论模型已经算是比较接近现代计算机了
而且,有不少机电式的型号一直发展到电子式的年代,部件使用电子管来实现
这为后续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子管
我们现在再转到电学史上的1904年
一个叫做弗莱明的英国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灯泡-----电子二极管
先说一下爱迪生效应:
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此处完全可以看得出来,爱迪生是多么的有商业头脑,这就拿去申请专利去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就是图中的这样子
而且这种装置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单向导电性,会根据电源的正负极连通或者断开
其实上面的形式和下图是一样的,要记住的是左边靠近灯丝的是阴极 阴极电子放出
用现在的术语解释就是:
阴极是用来放射电子的部件, 分为氧化物阴极和碳化钍钨阴极。
一般来说氧化物阴极是旁热式的, 它是利用专门的灯丝对涂有氧化钡等阴极体加热, 进行热电子放射。
碳化钍钨阴极一般都是直热式的,通过加热即可产生热电子放射, 所以它既是灯丝又是阴极。
然后又有个叫做福雷斯特的人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入了金属网,现在就叫做控制栅极
通过改变栅极上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改变阳极上电流的强弱,甚至切断
电子三极管的原理大致就是这样子的
既然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他就有了放大的作用
不过显然,是电源驱动了他,没有电他本身不能放大
因为多了一条腿,所以就叫做电子三极管
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的其实只是逻辑电路,逻辑电路是与或非门组成,他并不是真的在乎到底是谁有这个本事
之前继电器能实现逻辑门的功能,所以继电器被应用到了计算机上
比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与门
之所以继电器可以实现逻辑门的功能,就是因为它具有"控制电路"的功能,就是说可以根据一侧的输入情况,决定另一侧的情况
那新发明的电子管,根据它的特性,也可以应用于逻辑电路
因为你可以控制栅极上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改变阳极上电流的强弱,甚至切断
也达到了根据输入,控制另外一个电路的功能,只不过从继电器换成电子管,内部的电路需要变化下而已
电子阶段
现在应该说一下电子阶段的计算机了,可能你早就听过了ENIAC
我想说你更应该了解下ABC机.他才是真正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设备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简称ABC计算机)
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
但是很显然,没有通用性,也不可编程,也没有存储程序机制,他完全不是现代意义的计算机
上面这段话来源于:http://www4.ncsu.edu/~belail/The_Introduction_of_Electronic_Computing/Atanasoff-Berry_Computer.html
主要陈述了设计理念,大家可以上面的这四点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和天才的距离,请仔细看下这句话
he jotted down on a napkin in a tavern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也是继ABC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
ENIAC是参照阿塔纳索夫的思想完整地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奇葩的是为啥不用二进制...
建造于二战期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弹道
ENIAC具有通用的可编程能力
更详细的可以参看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9B%BB%E5%AD%90%E6%95%B8%E5%80%BC%E7%A9%8D%E5%88%86%E8%A8%88%E7%AE%97%E6%A9%9F
不过ENIAC程序和计算是分开的,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手动输入程序!
并不是你理解的键盘上敲一敲就好了,是需要手工插接线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使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有一个人叫做冯·诺伊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有意思的是斯蒂比兹演示Model I的时候,他是在场的
而且他也参与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任弹道研究所顾问,而且其中涉及到的计算自然是极为困难的
我们说过ENIAC是为了计算弹道的,所以他早晚会接触到ENIAC,也算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他也加入了计算机的研制
冯诺依曼结构
1945年,冯·诺依曼和他的研制小组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
报告广泛而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
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最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
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
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其他的点还有,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表示操作数的存储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照顺序存放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人们后来把根据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冯诺依曼机”,这也是你现在(2018年)在使用的计算机的模型
我们刚才说到,ENIAC并不是现代计算机,为什么?
因为不可编程,不通用等,到底怎么描述:什么是通用计算机?
1936年,艾伦·图灵(1912-1954)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 —— 图灵机 (Turing Machine)
又称图灵计算、图灵计算机
图灵的一生是难以评价的~
我们此处仅仅说他对计算机的贡献
下面这段话来自于百度百科: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
图灵机更多的是计算机的科学思想,图灵被称为 计算机科学之父
它证明了通用计算理论,肯定了计算机实现的可能性
图灵机模型引入了读写与算法与程序语言的概念
图灵机的思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可以认为是图灵机的一个简单实现
冯诺依曼提出把指令放到存储器然后加以执行,据说这也来源于图灵的思想
至此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冯诺依曼)以及计算机的自然科学理论(图灵)
已经比较完全了
计算机经过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随后出现了晶体管
晶体管
肖克利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硅元素1822年被发现,纯净的硅叫做本征硅
硅的导电性很差,被称为半导体
一块纯净的本征硅的半导体
如果一边掺上硼一边掺上磷 然后分别引出来两根导线
这块半导体的导电性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像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
因为是晶体,所以叫做晶体二极管
而且,后来还发现加入砷 镓等原子还能发光,称为发光二极管 LED
还能特殊处理下控制光的颜色,被大量应用
如同电子二极管的发明过程一样
晶体二极管不具有放大作用
又发明了在本征半导体的两边掺上硼,中间掺上磷
这就是晶体三极管
只要电流I1 发生一点点变化 电流I2就会大幅度变化
也就是说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就像电子三极管一样具有放大作
所以被称为晶体三极管
晶体管的特性完全适合逻辑门以及触发器
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于肖克利获得诺贝尔奖的那年,1956年,此时进入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再后来人们意识到: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一块硅的大小实际没有关系
可以将晶体管做的很小,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单向导电性,照样可以方法信号
所以去掉各种连接线,这就进入到了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千百倍的增加,进入到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4.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启动流程 计算机BIOS作用 POST 开机自检 计算机启动顺序 分区表 操作系统启动
计算机的启动
地址空间分成了两部分ROM和RAM
ROM位于主板上,是主板生产的时候就有的一部分
机器加电之后
会先去读取ROM中的已经固化的一些指令
主要是自检Power-On Self-Test,POST
主要包括 CPU 显卡,内存
还有一些基本的初始化(比如之前说到有些地方寄存器要清零 都是一种初始化)
也就是对于计算机来说想要正常工作的一个底线,最基本的功能
所以这个ROM系统也叫作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就好像他的名字一样,这个系统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服务,只是说计算机可以提供服务了
还有一个启动顺序的概念 计算机内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存储设备
有一个启动模块存储启动顺序信息
然后会根据设置读取第一块存储设备
BIOS系统接着读取硬盘上固定位置的数据
这个位置的数据结构是约定好的---通常是硬盘的0面0磁道的第一个扇区
读入到内存,然后用一个跳转指令进入到这里进行执行
硬盘的0面0磁道的第一个扇区 是主引导扇区
这是一个约定规范,就像接头暗号一样,我往这里存,你从这里读
引导分区包含了 启动指令和数据,以及分区表
每个分区有分区资料,表明分区的起始位置,大小 类型以及是否为活动分区
类型表明分区是哪种操作系统管理的
活动分区表示应该被启动的
中央处理器读取到了应该被启动的操作系统的引导代码,将他读取到内存中
接着就是操作系统自身加载的过程了
所以计算机的启动,就是计算机电路上电之后,读取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执行指令的过程.
ATX电源快速维修经验(电脑电源如何维修)
ATX电源快速维修经验(电脑电源如何维修)
ATX电源维修与要点,电子爱好者的试金石
在维修电源前,首先拆开电源外壳,取下电路板,清理干净电路板和风扇上的灰尘,先目测有没有滤波电容鼓包漏液。如果有鼓包漏液的电容先代换电容,首先不通电查看电路板上的保险管是否开路,如果保险已经烧断短。不要急着换保险管通电,如果后级有短路的话,你换一个,烧一个,到时还说保险管质量不好。检查后面元件没有短路正常后才可以通电,最好用在保险处用白炽灯光代替保险,通电测试,如果灯光很亮,证明后级还有短路。
一.300V电路检修
1、过压保护元件压敏电阻击穿,用万用表测量,如果已经击穿,换上同型号压敏电阻,如果实在没有,暂时可不上试机。
2、整流二极管击穿,如果只有一个,最好4个全部更换,如果是整流桥,更换同型号或者更大耐压,整流电流更大也可。
3、大电解电容鼓包容量减少,更换几规格的,如果一只坏了,最好两个大滤波电容一起更换,重点检查2只150K并联在大电容上的均压电阻。如损坏换同型号即可。(在通电检修时测量2个串联的大电容的两端电压为300V左右为正常)。
4、初级开关管击穿。 (靠近大电容的散热片上一般有3只,其中有2只是同型号的是主电源开关管。另外一只是辅助电源开关管)故障率高。上面检查完就剩下开关管了用吸锡抢吸掉焊锡整体取下散热片和开关管进行测量把击穿的换掉。注;主电源开关管 用在
cpu478的电源我用的代换型号13007E代换。
用在cpu775以上的电源用的代换型号13009代换。没出现返工情况。现在300V电路检修完毕可以通电检修,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安全通电检修开关电源方法,这种方法如电路有问题不会漏烧元件。这是我在维修家电时经常应用的方法,现在可以应用于ATX开关电源。液晶显示器开关电源。笔记本开关电源盒等各种开关电源电路上维修应用。在坏保险管位子上串上40-60W灯泡,把交流电进线焊下来。把准备好的带插头的电源线焊接在电路板上的交流进线处,插上电源通电一瞬间,这时可以看见灯泡亮一下就熄灭,证明300V电路短路故障检修成功,取下灯泡换上新保险管。反之如灯泡常亮证明电路短路故障没检修完毕在继续检查至到看见灯泡亮一下就熄灭。如插上电灯泡不亮。则为300V电路为开路状态。拔掉电源插头后切记不要手摸300V电路大电容两端电路,应为电容里面储存有300V电压会有触电危险。这种情况要用灯泡放电才能检修。
二.辅助电源检修;
辅助电源开关管击穿。严重的会烧毁辅助开关变压器。该变压器不易配到。如果检修时遇见辅助电路其他元件都正常还漏损开关管,这种情况一般是烧爆开关管使辅助开关变压器初级线圈砸间短路了。开关管击穿爆管一定要把辅助电源部分元件全部检查一遍把损坏的原件换掉在换开关管切记。确保电源稳定一般用同型号的开关管换上。辅助电源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两组电压一组是+5VSB待机电压。+5VSB是供主机待机状态时的电源,所以当电源一加入市电220V后,+5VBS端就应有+5V电压输出,可先检测这一点电压的有无,若有+5V电压说明辅助电源是好的,故障在主控电源电路中.另一组为+12V 为IC 494或7500 12脚供电。在检修负载能力差。开机困难。无辜掉电 都是这两组滤波电容损坏容量不足引起。在检修电源时它的故障率很高。是因为用户只关掉电脑而没拔电源插头,使辅助电源长期工作的缘故。所以在维修时不管该滤波电容坏没坏,都要把这两组滤波电容换新确保电源工作稳定。
三.+5VSB、PS-ON、控制信号检修
M4 QATX开关电源靠+5VSB待机、PS-ON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5VSB是供主机待机状态时的电源,使用紫色线由20针插头9脚引出+5V到主板。PS-ON控制信号是通过按下主机面板的POWER开关。使主板的电子开关接地,使PS-ON绿色线3-5V高电平变为低电平0V从20针插头14脚输出进入ATX电源来控制电源的启动,反之为关闭。所以在维修不能开机的电源故障时,短接绿线到地(黑线)电源就应该启动。不能启动可以进一步短接494 或 7500 4脚到地,如电源能启动表示主控电路正常,问题出在IC 339的电路中。反之短接494 或 7500 4脚到地,如电源不能启动表示问题出在主控电路,IC 494 7500 8 11脚为主控信号输出脚,5、6脚外接定时阻容元件
四.电源次级整流输出检修
整流输出电路简单。实际就是全波整流管加LC滤波电路。电源的次级为低电压大电流,尤其是+5V输出电流达10-20A,在几只次级整流管当中+5V故障率最高。我在维修换+5V整流管时一般都是选用60V30A肖特基二极管全波整流管。所以电路中以低内阻的肖特基二极管作全波整流,以避免过大的损耗。-5V和+12V电压因电流较小,可用普通快恢复二极管,如国产的FR100系列。整流管损坏故障主要表现,开机风扇转一下及停 为整流管短路。 带负载能力差,空载正常为全波整流管有一半开路。滤波电容容量不足。在代换电源里的电解电容时最好不要用旧电源里坼机电容。因为电源里的电解电容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大部分的电解电容电解液已经干枯。即使是好的 它的参数和稳定性也很差,所以一般都主张用105°新电容代换。
五.风扇可以拆开加点好的机油,然后用热熔胶封口。
以上仅个人观点,非专业人士请谨慎操作,小心触电。
BP3000打印机维修经验交流
一.BP3000 维修注意点
1.在通电前,应用万用表测试MP4303各脚是否对地短路(其中间两脚为接地),如短路而通电,则
会烧打印头。反之,如打印头短路,则会烧MP4303。
2.在通电前,请先检查其控制面板插座附近的阻容元件有无被碰掉,如有则不可使用,不然极有可能
会烧芯片。
3.修BP3000电源时,请注意绿色的地线不要与板或散热片接触,否则通电可能会炸器件,因为有的
散热片带强电。
4.为方便电源维修测试,可在电源板上,把电压输出线束里的灰色线与地短路,这样可以测试各组电
压是否正常。但是电压测试正常后,必须装机再测试一遍,看是否正常复位。
二.BP3000主板的维修
1.[现象] :开机,打印机灯一闪即灭
[分析] :由于BP3000电源的保护性很灵敏,如果主板发生过流,则会引起电源保护关机。常见可
能性如下:
(1) MP4303接打印头线圈的脚对地击穿(其中间两脚为接地脚),引起+40V电压过流。
(2) 75188损坏,引起-12V电压过流。
2.[现象] :打印漏点。
[分析] :由于BP3000打印针是由线圈的反峰电流驱动,因此打印漏点不但与MP4303、BSS64
有关,而且与MP4302(SLA4070、MP4504等)有关。常见可能性如下:
(1) MP4303的针信号输入脚损坏,表现为阻值变大。
(2) MP4302损坏,表现为阻值变大。当MP4303被击穿,往往连带MP4302损坏。可以先
找到与MP4303损坏脚有关的那一块MP4302,测试它是否损坏。
(3) 贴片元件虚焊。
(4) 目前尚未发现由门阵NEC67A失效引起的漏点现象。
3.[现象] :电机不走或走动异常。出现(TRSANSPORT ERROR、CARRIER ERROR)错误信息。
[分析] :此现象一般是由电机驱动芯片TEA3718或其外围元件引起的。正常情况下电机转动顺序是 :控制电机 字车电机 走纸电机。当TEA3718的输出脚对地击穿就会造成电机不走;当TEA3718缺相,则造成电机走动有异常响声。常见可能性如下:
(1) TEA3718损坏。
(2) TEA3718的外围阻容元件是否被碰掉、虚焊、失效。
(3) 门阵NEC67A失效。
4.[现象] :开机电机走动正常,液晶显示黑块。
[分析] :开机电机走动正常,说明打印机没有死机,问题在于液晶电路。常见可能性如下:
(1) Z1(0.2A/1.5保险电阻)烧断。造成R-S信号断路。
(2) 74HC245失效,造成液晶数据不能正常传输。
(3) 液晶电路有关阻容元件。
Xn"/RB(q7>
5.[现象] :死机,液晶显示黑块。
[分析] :常见可能性如下:
(1) 电容C146(1U0)漏电,引起复位不正常。
(2) W42C31损坏,引起晶体无法振荡。
(3) CUP、门阵NEC67A失效。
(4) 目前未发现RAM、ROM、字库引起的死机现象。
6.[现象] :开机不进纸(纸张一放入就往左移,之后就退出)。
[分析] :一看就知道是传感器部分出问题。
[解决] :按“确认”与“用户2”开机,进入SENSOR测试,然后进纸,发现第二位1不能变为0,
测与第二位有关的传感器插座第7脚信号正常,再测与第7脚有关的LM339,其各参数正
常,但无法测其逻辑电平,试更换LM339,开机进纸正常。
7.[现象] :液晶出现“NO PROGRAM”。
[处理] :程序丢失。不用按“STOP”与“USER2”键,直接开机下载即可。
三.BP3000电源的维修
1.[现象] :40V电压偏低。
[分析] :40V有输出,则5V正常,问题一般出在40V反馈回路上,反馈量大,电压降低。
目前所发现40V电压偏低的原因只有电容C4(0.022UF)漏电一种,用万用表测其两端的阻值一般为2K左右。
2.[现象] :通电后马上断电(灯闪了一下)。
[分析] :此情况一般是由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引起的, 由于交流输入电路上有继电器来控制,当过
压过流保护电路出问题时,会使TOP222停止振荡,继电器就断开,使电源断电。常见
可能性如下:
(1) LM339损坏(电源小板问题)。
(2) 光耦U6损坏,但用万用表测不出来。
3.[现象] :空载状态(把电压输出线束里的灰色线与地短路)各组电压正常,带载后开机电源灯不
亮。
[分析] :空载状态各组电压正常,说明电路基本正常。问题出在保护电路或带载不良。常见可能
性如下:
(1) 次级虚焊,如5V滤波电容C32虚焊等。
(2)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上元件失效,如光耦U6失效等。
4.[现象] :开机无电。
常见可能性如下:
(1) D4、D15、D16、D19击穿。
(2) TOP222炸毁。
5.[现象] :6.3A保险管和RV1烧坏。
[处理] :更换6.3A保险管,把RV1剪掉,测试主要元件无短路即可通电测试。
关于计算机维修经验和计算机维修经验总结的介绍已经告一段落,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4.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启动流程 计算机BIOS作用 POST 开机自检 计算机启动顺序 分区表 操作系统启动、ATX电源快速维修经验(电脑电源如何维修)、BP3000打印机维修经验交流的相关信息,请在本站寻找。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