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Kun编程网logo

考研 | 南京大学 2020 计算机 845 考研感想(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

1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问考研|南京大学2020计算机845考研感想和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这两个问题,那么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同时本文还将给你拓展1.计算机发展阶段计算机发展历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问考研 | 南京大学 2020 计算机 845 考研感想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这两个问题,那么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同时本文还将给你拓展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2019春第四周作业(基础题)计算机、845. 八数码(bfs+map)、android12.0(S) Pixel 3XL (QCOM 845) 编译刷机等相关知识,下面开始了哦!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 | 南京大学 2020 计算机 845 考研感想(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 | 南京大学 2020 计算机 845 考研感想(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

写在前面

2019.12.21-12.22

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已经结束,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关于考研的初衷

记得之前在 GitHub 上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篇 2019 NJU CS 考研上岸 的经验贴,对这位学长关于考研初衷的想法非常有感触。

大部分人都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到了这个年纪,突然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于是开始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的确,大学已经三年半了,我还是会想起高考。但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在意了,毕竟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没考好就是没考好,路还很长,怎么走还是要靠自己。

大二的时候六级口语是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考的,当时就是在 择善楼 考的。当天的午饭是高中同学请我吃的。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就对南大有了很深的向往。加上身边也有考南大计算机研究生的学长,可以说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记得大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每周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南大 仙Ⅰ-107机器学习导论 这门课。讲台上是 LAMDA 实验室的老师在讲着一个个模型、算法和数学公式。走过不知道多少遍的 九乡河西路 ,从春天到夏天,早已熟记于心。那一学期的蹭课更加坚定了自己想去南大读研的想法。

其实自己不选择保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菜,拿不到学校的保研名额,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我了解到南大计算机学硕是不收双非的保研的,15级的 ACM亚洲金牌 学长都没进夏令营。既然心中已经有了梦想学校,那么其实保不保研对我来说也已经不重要了,还不如冲一冲考研,至少我想试试自己的水平到底在哪里。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熟悉的4-400

2018年的末尾,我来到了 教4-400 这间教室,当时 2019考研初试 刚刚结束。当时只是为了找间自习教室复习期末,正好有几个认识的考研的学长学姐就是在这间教室复习考研的,然后我也就过来了。

没想到一待就是一年。

大三第二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就开始常驻400了。开学也就只开始了复习高数,因为转专业大三第二学期还要补修好多课程,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准备其他科目了。差不多四月份打完 ACM 的退役赛,就正式告别本科阶段的竞赛之路了,开始一面复习考研数学,一面准备期末十几门的考试。五月份有一次复习得心态崩了,崩得特别严重,复习什么都看不进去,那段时候真的很难熬,开始思考未来。所以大三第二学期的结束,也就只复习了高数一轮,题目没怎么刷,其他都没来得及复习。

暑假也是在400度过的。外面是 39°C 的天气,里面是刷不完写不出来的高数题和看不完的 845 专业课。其实最享受的就是暑假这两个月了,早上七点不到就起了,晚上12点多睡,每天都能保持差不多10-11h的复习,最多的一次是一天复习了13个小时。

在400也待了一年了,里面的同学基本也都很熟了,虽然基本都不知道名字,但是路上看到会打个招呼。

坐教室第一排的跨考 北航法硕 的小妹妹,每天都是七点就到教室了,晚上也是学到很晚才回去,真的非常认真。

还有大三第二学期开学坐我后面,后来经历了教室清理重新占座,变成坐我前面的,考 北理工 的研友,12.20去考场那边订的酒店的时候,手机都落在了桌上,我看到赶紧跑下楼给她送了过去。

还有考 天大计算机 的物联网学院的研友,考研期间和他聊过很多次关于感情上的事情,互相安慰着对方。

还有前面考 南航自动化 的小哥哥,前几天在图书馆也看到他了,虽然不知道对方姓名,但还是互相微笑着打了招呼。

还有二战 天大控制科学与工程 的自动化学长,之前因为机缘巧合位置坐在了一排,就意外认识了,复习期间去打水上洗手间经常会碰到他,会互相打招呼。

当然还有和我一起考 南京大学计算机 的高中同学兼研友,经常一起讨论复习进度和数学、专业课上不会的问题。

考研能够坚持下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这些并肩作战的研友们。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不时会给我鼓励投喂我的学弟学妹们

考研能够坚持下来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时不时给我鼓励的学弟学妹们。会给我送来小零食,给我加油打气。我真的不想辜负他们,想做一个成功上岸的学长,这样还可以继续带带他们,毕竟之前转专业也在带着他们。学弟学妹们都很优秀,我也不能拖后腿。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和研友不止一次地聊过未来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考研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也没你想象中那么难。

当初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就是句废话。真正经历过,其实发现真的就那样。

说不难,是因为和高考比起来,确实容易很多。你说高考考南京大学难还是考研考南京大学难,拿我自己来说,我江苏人,参加的江苏高考,我觉得高考考南京大学更难,毕竟我高三模考最好的一次也就东南大学的水平。但是考研不一样,考研是可以真的冲一冲的。

说不简单,是因为全程都是自己复习,没有老师,得靠自律。你得自己制定复习计划,自己找复习方法,自己上网搜索信息和资源。好在我有个好研友,数学和专业课不会的问题,我都问他,基本都能解答。

记得政治和英语考完的那一晚,我和研友在400复习数学和专业课到十点回宿舍,外面在下大雨,没有共享单车,和研友一起走路回宿舍的。路上两人都感概到,真的有点后悔选择南大了。南大的计算机考研专业课绝对是全国计算机考试科目最多的,没有之一,初试五门,复试两门+机试。其实我数学没有复习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专业课太多花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数学进度慢了,基础没打扎实。一门数据结构暑假从头开始看C++版的(推荐教材是C++版),差不多看了一个多月,一门计算机系统基础(ICS)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知识都结合到了一起,还加了些数字电路的东西,这门课是从头开始跟着慕课学的,断断续续一直学到了十一月。操作系统和计网看的时间不多,因为实在没时间了,算法选择性放弃了,拿学长的话来说,看了也不会,就没复习。后面专业课也就十二月二轮复习了一下,说是二轮复习,其实也就是把我和研友自己认为的重点看了看,二刷了点王道上的题目,就开始做真题了。

没有提纲,意味着什么都会考,又考这么多科目的专业课,真题也就只有近三年的资料,还没有标准答案,真的太难顶了。

如果不是对南大有执念,我真的会在九月报名的时候换学校。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从教四经过南二、南操、转盘再到南三的那条路

我曾骑车路过无数次的图书馆、南二、南操,那条从教四到南三的路,已经不知道骑了多少遍了。看着闭了馆的图书馆和偶尔亮着灯的南二食堂,有时我会想很多东西。

晚上听着摇滚乐骑车回宿舍路过南操经常会看到那些在玩滑板的学生,有时候想想他们这样认真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样子真的很可爱。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底了,温度也逐渐降为个位数。但是他们还在那条路上练着滑板,我真的感叹年轻真好。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两天的仙Ⅰ-317考场

12.20那天来南大看考场,提前熟悉了一下考场去食堂的路。

12.21:早上6:30起床,在南三吃了早饭,然后和研友一起骑车去羊山公园地铁站,坐一站地铁到南大仙林校区站,再走去择善楼,差不多还能背半小时肖四,8:15进考场,然后开始考政治。中午一起骑车去九食堂,吃的煲仔饭。吃完又骑车回择善楼,找了间教室趴着午睡了半小时,起来又背了几遍自己的作文模板,13:45就进考场考英语了。考完走去地铁站,坐2号线回羊山公园,再骑车回学校,在南二吃的晚饭,就继续回400复习数学和专业课了。

12.22:依然是早上6:30起床,一样的行程。这里有个小插曲,我和研友从择善楼靠近操场的一面进去的教学楼,然后去上了个洗手间,出来被保安看到,然后指着我们叫我们出来,刚出来就到8:00,然后外面的考生就都进去了。在此不对保安的行为作任何评价。我到现在还没能理解,为什么教学楼一面不准考生进,一面又不拦。可能这个小插曲对我和我研友上午的数学发挥都有一定的影响,反正我们两个考完都觉得炸了。见都没见过的题型,还不止一道。中午没怎么睡着,又复习了点专业课。下午考专业课的时候,其实心情释然了很多。把会写的都写了,不会写的也凭感觉写了。考完还是坐2号线回羊山公园再骑车直接回的南三吃的饭。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数不清的失眠的夜晚

其实我已经一年多没睡到什么好觉了。我睡眠质量一直都很差,经常做梦。还记得复习考研的这半年里,经常做奇奇怪怪的梦。

一部分是压力大,的确,复习考研数学把我虐到怀疑自己本科均分90左右的数学课是不是白学了。845专业课虐到我根本看不完,时常感叹自己真的适合学计算机吗。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其实来自于自己选择的目标院校确实过于难了一点,经常复习到怀疑自己的智商。但是考研对于我来说就是想去梦想学校,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而选了个很容易就考上的学校,那样的研究生不是我想要的。

另一部分是因为感情上的事情。

还有一部分是家人那边的事情。十一月的时候复习状态很差,有一次晚上失眠到凌晨四点,第二天晚上本来想和爸妈聊聊天,谈谈最近的事情。但是发现和我爸妈的三观方面真的很不一致。他们只想我回老家考个公务员,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未来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学不动了我就回宿舍看看电影,就当放松了。

关于2020考研的记忆,是陪我度过艰难时光的摇滚乐以及认识的滚圈的朋友们

很感谢在2019年的暑假靠着网易云的日推接触到了 国摇 ,然后真正地爱上了这种音乐。摇滚乐给过我无数的动力,记得每次复习压力大复习不动的时候,我都会听野合,听的最多的是 明天复活 。我举得 复活 的英文名翻译的很好,叫 Back To Life ,一定要热爱生活,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相信未来。

这是我一位研友临近考研的朋友圈动态,经过同意截图放到了这里。我那研友最后压力真的挺大的,晚上一两点都没睡着,早上起的特别早。

很感谢在最近的半年,认识了很多滚圈的朋友,他们都很可爱,人都很好,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最多的东西是 自由 。他们会在朋友圈表现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做最真实的自己,真的很棒。

写在最后

其实前阵子还有很多感慨的,没有及时写下来,现在已经没有之前的那些感觉了,就写到这吧。

最后就还是用 GitHub 上看到的那篇经验贴的节选来结束着这篇考研回忆吧。

祝好!

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

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

引言

任何事物的创造发明都来源于需求和欲望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推动实现了目标

正是因为人类对于计算能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才创造了如今规模的计算机.

计算机,字如其名,用于计算的机器.这就是最初计算机的发展动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始终有计算的需求

进行运算时所运用的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

本文尽可能的仅仅描述逻辑本质,不去追究实现细节

 

计算(机|器)的发展与数学/电磁学/电路理论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计算(机|器)的发展有四个阶段

手动阶段

机械阶段

机电阶段

电子阶段

 

手动阶段

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进行计算,或者操作一些简易工具进行计算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主要是借助简单的工具比如手指/石头/打绳结/纳皮尔棒/计算尺等,

我想大家都用手指数过数;

有人用一堆石子表示一些数目;

也有人曾经用打绳结来计数;

再后来有了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纳皮尔棒/计算尺则是借助了一定的数学理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查表计算法.

你会发现,这里还不能说是计算(机|器),只是计算而已,更多的靠的是心算以及逻辑思维的运算,工具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辅助.

 

机械阶段

我想不用做什么解释,你看到机械两个字,肯定就有了一定的理解了,没错,就是你理解的这种普通的意思,

一个齿轮,一个杠杆,一个凹槽,一个转盘这都是一个机械部件.

人们当然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计算,自然想制造计算能力更大的机器

机械阶段的主题思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机械的装置部件比如齿轮旋转,动力传送等来表示数据记录,进行运算,也即是机械式计算机,这样说有些抽象.

我们举例说明:

契克卡德是现今公认的机械式计算第一人,他发明了契克卡德计算钟

我们不去纠结这个东西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只描述事情逻辑本质

其中他有一个进位装置是这样子的

 

 

可以看到采用十进制,转一圈之后,轴上面的一个突出齿,就会把更高一位(比如十位)进行加一

这就是机械阶段的精髓,不管他有多复杂,他都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传动运算的

还有帕斯卡的加法器

他是使用长齿轮进行进位

 

 

再有后来的莱布尼茨轴,设计的更为精巧

 

我觉得对于机械阶段来说,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应该是精巧,就好似钟表里面的齿轮似的

不管形态究竟如何,终究也还是一样,他也只是一个精巧了再精巧的仪器,一个精密设计的机关装置

首先要把运算进行分解,然后就是机械性的依靠齿轮等部件传动运转来完成进位等运算.

说计算机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巴贝奇

他发明了史上著名的差分机,之所以叫差分机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计算所使用的是帕斯卡在1654年提出的差分思想

 

 

我们仍旧不去纠结他的原理细节

此时的差分机,你可以清晰地看得到,仍旧是一个齿轮又一个齿轮,一个轴又一个轴的更加精巧的仪器

很显然他仍旧又仅仅是一个计算的机器,只能做差分运算

 

再后来1834年巴贝奇提出来了分析机的概念     一种通用计算机的概念模型

正式成为现代计算机史上的第一位伟大先驱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那个年代,已经把计算机器的概念上升到了通用计算机的概念,这比现代计算的理论思想提前了一个世纪

它不局限于特定功能,而且是可编程的,可以用来计算任意函数——不过这个想法是构思在一坨齿轮之上的.

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用于存储数据的计数装置,巴贝奇称之为“仓库”(store),相当于现在CPU中的存储器

2、专门负责四则运算的装置,巴贝奇称之为“工厂”(mill),相当于现在CPU中的运算器

3、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和输出结果的装置

而且,巴贝奇并没有忽略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此时你回想一下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的几大部件,而这些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提出来的,是不是不寒而栗!!!

巴贝奇另一大了不起的创举就是将穿孔卡片(punched card)引入了计算机器领域,用于控制数据输入和计算

你还记得所谓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使用的是什么吗?就是纸带!!

ps:其实ENIAC真的不是第一台~

所以说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被称为"通用计算机之父"了.

他提出的分析机的架构设想与现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五大要素,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入 输出是吻合的

也是他将穿孔卡片应用到计算机领域

ps:穿孔卡片本身并不是巴贝奇的发明,而是来自于改进后的提花机,最早的提花机来自于中国,也就是一种纺织机

只是可惜,分析机并没有真正的被构建出来,但是他的思维理念是超前的,也是正确的

巴贝奇的思想超前了整整一个世纪,不得不提的就是女程序员艾达,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Augusta Ada King

机电阶段与电子阶段使用到的硬件技术原理,有不少是相同的

主要差别就在于计算机理论的成熟发展以及电子管晶体管的应用

为了接下来更好的说明,我们自然不可避免的要说一下当时出现的自然科学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近现代计算的发展是一路相伴而来的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你要是实在没事情做,可以探究一下"欧洲文艺复兴革命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有何重要影响"这一议题

 

电磁学

据传是1752年,富兰克林做了实验,在近代发现了电

随后,围绕着电,出现了很多旷世的发现.比如电磁学,电能生磁,磁能生电

这就是电磁铁的基本原型

根据电能生磁的原理,发明了继电器,继电器可以用于电路转换,以及控制电路

 

 

电报就是在这个技术背景下被发明了,下图是基本原理

但是,如果线路太长,电阻就会很大,怎么办?

可以用人进行接收转发到下一站,存储转发这是一个很好的词汇

所以继电器又被作为转换电路应用其中

二进制

而且,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德国人莱布尼茨大约在1672-1676发明了二进制

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逻辑学

更准确的说是数理逻辑,乔治布尔开创了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

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

简单地说就是与或非的逻辑运算

逻辑电路

香农在193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化分析>

我们知道在布尔代数里面

X表示一个命题,X=0表示命题为假;X=1表示命题为真;

如果用X代表一个继电器和普通开关组成的电路

那么,X=0就表示开关闭合  X=1就表示开关打开

不过他当时0表示闭合的理念跟现代正好相反,难道觉得0是看起来就是闭合的吗

解释起来有些别扭,我们用现代的看法解释下他的观点

也就是:

(a)  开关的闭合与打开对应命题的真假,0表示电路的断开,命题的假  1表示电路的连通,命题的真

(b)X与Y的交集,交集相当于电路的串联,只有两个都联通,电路才是联通的,两个都为真,命题才为真

(c)X与Y的并集,并集相当于电路的并联,有一个联通,电路就是联通的,两个有一个为真,命题即为真

 

这样逻辑代数上的逻辑真假就与电路的连通断开,完美的完全映射

而且,所有的布尔代数基本规则,都非常完美的适合开关电路

 

基本单元-门电路

有了数理逻辑和逻辑电路的基础理论,不难得出电路中的几个基础单元

Vcc表示电源    比较粗的短横线表示的是接地

与门

串联电路,AB两个电路都联通时,右侧开关才会同时闭合,电路才会联通

符号

另外还有多输入的与门

或门

并联电路,A或者B电路只要有任何一个联通,那么右侧开关就会有一个闭合,右侧电路就会联通

符号

非门

右侧开关常闭,当A电路联通的时候,则右侧电路断开,A电路断开时,右侧电路联通

符号:

所以你只需要记住:

与是串联/或是并联/取反用非门

 机电阶段

接下来我们说一个机电式计算机器的优秀典范

机电式的制表机

霍尔瑞斯的制表机,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人口普查的问题.

人口普查,你可以想象得到自然是用于统计信息,性别年龄姓名等

如果纯粹的人工手动统计,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复杂的一个工程量

制表机首次将穿孔技术应用到了数据存储上,你可以想象到,使用打孔和不打孔来识别数据

不过当时设计还不是很成熟,比如如果现代,我们肯定是一个位置表示性别,可能打孔是女,不打孔是男

当时是卡片上用了两个位置,表示男性就在标M的地方打孔,女性就在标F的地方打孔,不过在当时也是很先进了

然后,专门的打孔员使用穿孔机将居民信息戳到卡片上

紧接着自然是要统计信息

利用电流的通断来识别数据

 

 

对应着这个卡片上的每个数据孔位,上面有着金属针,下面有着容器,容器装着水银

按下压板时,卡片有孔的地方,针可以通过,与水银接触,电路接通,没孔的地方,针就被挡住。

如何将电路通断对应到所需要的统计信息?

这就用到了数理逻辑与逻辑电路了

 

最上面的引脚是输入,通过打孔卡片的输入

下面的继电器是输出,根据结果  通电的M将产生磁场, 牵引特定的杠杆,拨动齿轮完成计数。

看到没,此时已经可以根据打孔卡片作为输入,继电器组成的逻辑电路作为运算器,齿轮进行计数的输出了

制表机中的涉及到的主要部件包括:  输入/输出/运算

 

1896年,霍尔瑞斯创立了制表机公司,他是IBM的前身.....

有一点要说明

并不能笼统的说谁发明了什么技术,下一个使用这种技术的人,就是借鉴使用了发明者或者说发现者的理论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很多时候,同样的技术原理可能被好几个人在同一时期发现,这很正常

还有一位大神,不得不介绍,他就是康拉德·楚泽 Konrad Zuse 德国

http://zuse.zib.de/

因为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Z1

 

图为复制品,复制品其实机械工艺上比37年的要现代化一些

尽管zuse生于1910,Z1也是大约1938建造完成,但是他其实跟机械阶段的计算器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要说和机电的关系,那就是它使用电动马达驱动,而不是手摇,所以本质还是机械式

不过他的牛逼之处在于在也设想出来了现代计算机一些的理论雏形

将机器严格划分为处理器内存两大部分

采用了二进制

引入浮点数,发明了浮点数的二进制规格化表示

靠机械零件实现与、或、非等基础的逻辑门

虽然作为机械设备,但是却是一台时钟控制的机器。其时钟被细分为4个子周期

处理器是微代码结构的操作被分解成一系列微指令,一个机器周期一条微指令。

微指令在运算器单元之间产生具体的数据流,运算器不停地运作,每个周期都将两个输入寄存器里的数加一遍。

可编程 从穿孔带读入8比特长的指令 指令已经有了操作码 内存地址的概念

这些全都是机械式的实现

而且这些具体的实现细节的理念思维,很多也是跟现代计算机类似的

可想而知,zuse真的是个天才

后续还研究出来更多的Z系列

虽然这些天才式的人物并没有一起坐下来一边烧烤一边讨论,但是却总是"英雄所见略同"

几乎在相同时期,美国科学家斯蒂比兹(George Stibitz)与德国工程师楚泽独立研制出二进制数字计算机,就是Model k

Model I不但是第一台多终端的计算机,还是第一台可以远程操控的计算机。

贝尔实验室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于1940年9月9日,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和纽约的本部之间搭起线路.

贝尔实验室后续又推出了更多的Model系列机型

再后来又有Harvard Mark系列,哈佛与IBM的合作

哈佛这边是艾肯IBM是其他三位

 

Mark I也通过穿孔带获得指令,和Z1是不是相同?

穿孔带每行有24个空位

前8位标识用于存放结果的寄存器地址,中间8位标识操作数的寄存器地址,后8位标识所要进行的操作

——结构已经非常类似后来的汇编语言

内部还有累加寄存器,常数寄存器

机电式的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伟大的天才已经构思设想出来了很多被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的理论

机电时期的计算机可以说是有不少机器的理论模型已经算是比较接近现代计算机了

而且,有不少机电式的型号一直发展到电子式的年代,部件使用电子管来实现

这为后续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子管

我们现在再转到电学史上的1904年

一个叫做弗莱明的英国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灯泡-----电子二极管

先说一下爱迪生效应:

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此处完全可以看得出来,爱迪生是多么的有商业头脑,这就拿去申请专利去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就是图中的这样子

而且这种装置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单向导电性,会根据电源的正负极连通或者断开

 

其实上面的形式和下图是一样的,要记住的是左边靠近灯丝的是阴极   阴极电子放出

 

用现在的术语解释就是:

阴极是用来放射电子的部件, 分为氧化物阴极和碳化钍钨阴极。

一般来说氧化物阴极是旁热式的, 它是利用专门的灯丝对涂有氧化钡等阴极体加热, 进行热电子放射。

碳化钍钨阴极一般都是直热式的,通过加热即可产生热电子放射, 所以它既是灯丝又是阴极。

然后又有个叫做福雷斯特的人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入了金属网,现在就叫做控制栅极

通过改变栅极上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改变阳极上电流的强弱,甚至切断

电子三极管的原理大致就是这样子的

既然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他就有了放大的作用

不过显然,是电源驱动了他,没有电他本身不能放大

因为多了一条腿,所以就叫做电子三极管

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的其实只是逻辑电路,逻辑电路是与或非门组成,他并不是真的在乎到底是谁有这个本事

之前继电器能实现逻辑门的功能,所以继电器被应用到了计算机上

比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与门

之所以继电器可以实现逻辑门的功能,就是因为它具有"控制电路"的功能,就是说可以根据一侧的输入情况,决定另一侧的情况

那新发明的电子管,根据它的特性,也可以应用于逻辑电路

因为你可以控制栅极上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改变阳极上电流的强弱,甚至切断

也达到了根据输入,控制另外一个电路的功能,只不过从继电器换成电子管,内部的电路需要变化下而已

电子阶段

现在应该说一下电子阶段的计算机了,可能你早就听过了ENIAC

我想说你更应该了解下ABC机.他才是真正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设备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简称ABC计算机)

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

但是很显然,没有通用性,也不可编程,也没有存储程序机制,他完全不是现代意义的计算机

 

上面这段话来源于:http://www4.ncsu.edu/~belail/The_Introduction_of_Electronic_Computing/Atanasoff-Berry_Computer.html

主要陈述了设计理念,大家可以上面的这四点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和天才的距离,请仔细看下这句话

he jotted down on a napkin in a tavern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也是继ABC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

ENIAC是参照阿塔纳索夫的思想完整地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奇葩的是为啥不用二进制...

建造于二战期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弹道

ENIAC具有通用的可编程能力

更详细的可以参看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9B%BB%E5%AD%90%E6%95%B8%E5%80%BC%E7%A9%8D%E5%88%86%E8%A8%88%E7%AE%97%E6%A9%9F

不过ENIAC程序和计算是分开的,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手动输入程序!

并不是你理解的键盘上敲一敲就好了,是需要手工插接线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使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有一个人叫做冯·诺伊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有意思的是斯蒂比兹演示Model I的时候,他是在场的

而且他也参与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任弹道研究所顾问,而且其中涉及到的计算自然是极为困难的

我们说过ENIAC是为了计算弹道的,所以他早晚会接触到ENIAC,也算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他也加入了计算机的研制

冯诺依曼结构

1945年,冯·诺依曼和他的研制小组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

报告广泛而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

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最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

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

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其他的点还有,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表示操作数的存储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照顺序存放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人们后来把根据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冯诺依曼机”,这也是你现在(2018年)在使用的计算机的模型

我们刚才说到,ENIAC并不是现代计算机,为什么?

因为不可编程,不通用等,到底怎么描述:什么是通用计算机?

1936年,艾伦·图灵(1912-1954)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 —— 图灵机 (Turing Machine)

又称图灵计算、图灵计算机

图灵的一生是难以评价的~

我们此处仅仅说他对计算机的贡献

下面这段话来自于百度百科: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

图灵机更多的是计算机的科学思想,图灵被称为 计算机科学之父

它证明了通用计算理论,肯定了计算机实现的可能性

图灵机模型引入了读写与算法与程序语言的概念

图灵机的思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可以认为是图灵机的一个简单实现

冯诺依曼提出把指令放到存储器然后加以执行,据说这也来源于图灵的思想

至此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冯诺依曼)以及计算机的自然科学理论(图灵)

已经比较完全了

计算机经过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随后出现了晶体管

晶体管

肖克利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硅元素1822年被发现,纯净的硅叫做本征硅

硅的导电性很差,被称为半导体

一块纯净的本征硅的半导体

如果一边掺上硼一边掺上磷  然后分别引出来两根导线

这块半导体的导电性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像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

因为是晶体,所以叫做晶体二极管

而且,后来还发现加入砷 镓等原子还能发光,称为发光二极管  LED

还能特殊处理下控制光的颜色,被大量应用

如同电子二极管的发明过程一样

晶体二极管不具有放大作用

又发明了在本征半导体的两边掺上硼,中间掺上磷

这就是晶体三极管

只要电流I1 发生一点点变化   电流I2就会大幅度变化

也就是说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就像电子三极管一样具有放大作

所以被称为晶体三极管

晶体管的特性完全适合逻辑门以及触发器

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于肖克利获得诺贝尔奖的那年,1956年,此时进入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再后来人们意识到: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一块硅的大小实际没有关系

可以将晶体管做的很小,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单向导电性,照样可以方法信号

所以去掉各种连接线,这就进入到了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千百倍的增加,进入到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2019春第四周作业(基础题)计算机

2019春第四周作业(基础题)计算机

###基础作业 1)7-2 选择法排序 (20 分) 本题要求将给定的n个整数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不超过10的正整数n。第二行给出n个整数,其间以空格输入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从大到小有序的数列,相邻数字间有一个空格,行末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4 5 1 7 6 ###输出样例: 7 6 5 1 ###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n,a[10],max,x;
  scanf("%d",&n);
  for(i=0;i<n;i++){
    scanf("%d",&a[i]);
  }
       for(j=0;j<n-1;j++){
         max=j;
        for(i=j+1;i<n;i++)
            if(a[i]>a[max])
              max=i;
             x=a[max];
            a[max]=a[j];
            a[j]=x;
  }
       printf("%d",a[0]);
           for(i=1;i<n;i++){
               printf(" %d",a[i]);
  }
  
      return 0;
  }

2)流程图 3)遇到的问题

问题 答案输出错误 解决 其实这道题书上有,不过书上是输出最小的,而这是输出最大的,仔细查看会发现作比较那里应该是大于号,不然就会输反。 4)运行结果截图

5) 心得:这个题目开始还是不会,我这是参考书上的才搞出来的,自己对数组的理解还不是很够。

7-1 ###找鞍点 (20 分) 一个矩阵元素的“鞍点”是指该位置上的元素值在该行上最大、在该列上最小。 本题要求编写程序,求一个给定的n阶方阵的鞍点。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n(1≤n≤6)。随后n行,每行给出n个整数,其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输出在一行中按照“行下标 列下标”(下标从0开始)的格式输出鞍点的位置。如果鞍点不存在,则输出“NONE”。题目保证给出的矩阵至多存在一个鞍点。 ###输入样例1: 4 1 7 4 1 4 8 3 6 1 6 1 2 0 7 8 9 ###输出样例1: 2 1 ###输入样例2: 2 1 7 4 1 ###输出样例2: NONE 1)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n,max,m,k,sum=0;
     scanf("%d",&n);
     int a[n][n];
        for(i=0;i<n;i++)
          for(j=0;j<n;j++)
             scanf("%d",&a[i][j]);
       for(i=0;i<n;i++){
         m=i;
          for(max=0;max<n;max++){
             if(a[i][k]<=a[i][max])
               k=max;
       
    }
    for(j=0;j<n;j++){
         if(a[m][k]>a[j][k]){
             m=j;
             break;
         }
     }
       if(m==i){
    	  sum=1;
    	  break;
	}
}
    if(sum==1)
      printf("%d %d",i,k);
   else
       printf("NONE");
    return 0;
 }

2)流程图 3)错误问题 问题就是图片中出现的错误 观察许久之后发现不能用i来代替不满足是的请况,因为i在前面有循环结构以代替会改变结构导致运行超时答案错误 4)正确截图

5)心得 这次作业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我参考了别人的,对于数组我真的还是难于理解,似乎数组都可以通用,唉 感叹计算机的世界我不懂

845. 八数码(bfs+map)

845. 八数码(bfs+map)

https://www.cnblogs.com/qdu-lkc/p/12242437.html


在一个3×3的网格中,1~8这8个数字和一个“X”恰好不重不漏地分布在这3×3的网格中。

例如:

1 2 3
X 4 6
7 5 8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把“X”与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之一的数字交换(如果存在)。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交换,使得网格变为如下排列(称为正确排列):

1 2 3
4 5 6
7 8 X

例如,示例中图形就可以通过让“X”先后与右、下、右三个方向的数字交换成功得到正确排列。

交换过程如下: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X 4 6   4 X 6   4 5 6   4 5 6
7 5 8   7 5 8   7 X 8   7 8 X

现在,给你一个初始网格,请你求出得到正确排列至少需要进行多少次交换。

输入格式

输入占一行,将3×3的初始网格描绘出来。

例如,如果初始网格如下所示:
1 2 3

x 4 6

7 5 8

则输入为:1 2 3 x 4 6 7 5 8

输出格式

输出占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最少交换次数。

如果不存在解决方案,则输出”-1”。

输入样例:

2  3  4  1  5  x  7  6  8 

输出样例

19

注意:StringBuilder比String要快




思路:把8数码当成一个字符串处理
字符的位置-由一维字符串得到在3x3矩阵中的位置
然后对于四个方向广搜,交换字符的位置得到一个新的字符串
   用map记录当前的状态,有的话就不能再走,没有则记录新状态

代码: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static Map<String,Integer> map=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
        static ArrayDeque<String> q=new ArrayDeque<>();
        static int dx[]={1,-1,0,0};
        static int dy[]={0,0,1,-1};
        static int bfs(String start){
                q.offer(start);
                map.put(start, 0);
                
                while(!q.isEmpty()){
                    
                        String s=q.poll();
                        int distance=map.get(s);
                        if(s.equals("12345678x"))   return distance;
                        
                        int k=s.indexOf(''x'');
                        int x=k/3,y=k%3;
                        for(int i=0;i<4;i++){
                                int xx=x+dx[i];
                                int yy=y+dy[i];
                                if(xx<0 || yy<0 || xx>=3 || yy>=3) continue;
                                
                                int ind=3*xx+yy;
                                char ch=s.charAt(ind);
                                StringBuilder ss= new StringBuilder();
                                for(int j=0;j<9;j++){
                                        if(j==k) ss.append(ch);
                                        else if(j==ind) ss.append("x");
                                        else ss.append(s.charAt(j));
                                }
                                if(map.get(ss.toString())==null){
                                        map.put(ss.toString(), map.get(s)+1);
                                        q.offer(ss.toString());
                                }
                        }
                }
                return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w Scanner(System.in);
                String start="";
                for(int i=1;i<=9;i++){
                     String ch=scan.next();
                     start+=ch;
                }
                System.out.println(bfs(start));
        }
}

 

android12.0(S) Pixel 3XL (QCOM 845) 编译刷机

android12.0(S) Pixel 3XL (QCOM 845) 编译刷机

androidS 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一名搞机人,咱也不能落后,今天就来开盘 12 代码。

下载这个 S 代码前前后后搞了快一个月,哈哈我不愧是树懒本懒。唉,其实是中间遇到了不少问题,

环境都搞废了,还得重装系统,今天就来总结一下吧。

编译环境

1、Ubuntu16.04.5 系统

2、三星500G SSD EVO系列

3、内存8G,cpu 4核,I5(8年老本了凑合着用用)

4、二手 Pixel 3 XL一台

坑位集锦

1、磁盘大小

如果你是在虚拟机来盘这套代码的话,磁盘大小至少200G以上(血泪教训),中间扩容了三次最终还是不够大

仅仅 repo 文件夹就有 70G 左右

I7jivt.png

磁盘空间一定要大,一定要大,一定要大

不是虚拟机的请忽略这步

2、Python 版本要求

这次下载 aosp 的 S 代码时,repo init 就出现了问题,提示要求 Python 版本 3.6 以上

I7xzUU.png

在这也是费了好长时间才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可参考 Linux python升级

从官网下载最新版本 Python-3.9.8 解压,解压完成后先不要着急 make install

还有个小坑,会报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_ctypes’ 这个错误

以及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_ssl’ 这个错误

IHS9df.png

解决办法,执行如下两条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libssl-dev openssl
sudo apt-get install libffi-dev

成功后,再参考 python3虚拟环境中解决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_ssl’

修改源码 vim Modules/Setup

取消 _socket socketmodule.c 和下面的 sll 注释

然后执行 make install 安装重新配置环境变量。

3、HTTP SSL 证书问题

执行 git config --global http.sslverify false 关闭


cczheng@ubantu:~/google$ cd Android12/
cczheng@ubantu:~/google/Android12$ export REPO_URL=''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
cczheng@ubantu:~/google/Android12$ repo init -u git://mirrors.ustc.edu.cn/aosp/platform/manifest -b  android-12.0.0_r3
Downloading Repo source from 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
fatal: unable to access ''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 server certificate verification Failed. CAfile: /etc/ssl/certs/ca-certificates.crt CRLfile: none
repo: error: "git" Failed with exit status 128
  cwd: /home/cczheng/google/Android12/.repo/repo
  cmd: [''git'', ''fetch'', ''--quiet'', ''--progress'', ''origin'', ''+refs/heads/*:refs/remotes/origin/*'', ''+refs/tags/*:refs/tags/*'']
fatal: cloning the git-repo repository Failed, will remove ''.repo/repo'' 
cczheng@ubantu:~/google/Android12$ git config --global http.sslverify false
cczheng@ubantu:~/google/Android12$ repo init -u git://mirrors.ustc.edu.cn/aosp/platform/manifest -b  android-12.0.0_r3
Downloading Repo source from 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

... A new version of repo (2.17) is available.
... You should upgrade soon:
    cp /home/cczheng/google/Android12/.repo/repo/repo /home/cczheng/bin/repo

Downloading manifest from git://mirrors.ustc.edu.cn/aosp/platform/manifest
remote: Enumerating objects: 92903, done.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100% (92903/92903), done.
remote: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41747/41747), done.
remote: Total 92903 (delta 31091), reused 92896 (delta 31088)

Your identity is: yangtao <yangtao@innovatech.net.cn>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is, please re-run ''repo init'' with --config-name

repo has been initialized in /home/cczheng/google/Android12

做完这些步骤后,repo init 终于可以成功了。

IHSsld.png

准备工作

1、设置 git 账户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xxxxxxx@gmail.com"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xxxxx"

2、配置PATH环境变量

mkdir ~/bin
echo "PATH=~/bin:\\$PATH" >> ~/.bashrc
source ~/.bashrc

3、安装 curl 库,并设置权限

sudo apt-get install curl
curl -sSL  ''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master/repo?format=TEXT'' |base64 -d > ~/bin/repo
chmod a+x ~/bin/repo

下载源码

1、建立工作目录

mkdir Android12
cd Android12

2、添加科大镜像源

export REPO_URL=''https://gerrit-googlesource.proxy.ustclug.org/git-repo''

3、初始化仓库,并指定要下载android版本

repo init -u git://mirrors.ustc.edu.cn/aosp/platform/manifest -b  android-12.0.0_r3

4、同步源码

repo sync -j4

IHp0H0.png

编译源码

1、安装 openjdk8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openjdk-r/ppa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8-jdk

如果电脑里面存在多个java 版本,则通过如下命令选择openjdk-8即可

sudo update-alternative --config java
sudo update-alternative --config javac

2、安装依赖库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11-dev:i386 libreadline6-dev:i386 libgl1-mesa-dev g++-multilib
sudo apt-get install -y git flex bison gperf build-essential libncurses5-dev:i386
sudo apt-get install tofrodos python-markdown libxml2-utils xsltproc zlib1g-dev:i386
sudo apt-get install dpkg-dev libsdl1.2-dev libesd0-dev
sudo apt-get install git-core gnupg flex bison gperf build-essential
sudo apt-get install zip curl zlib1g-dev gcc-multilib g++-multilib
sudo apt-get install libc6-dev-i386
sudo apt-get install lib32ncurses5-dev x11proto-core-dev libx11-de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gl1-mesa-dev libxml2-utils xsltproc unzip m4
sudo apt-get install lib32z-dev ccache
sudo apt-get install libssl-dev

3、下载对应闭源驱动文件合入源码

可以到下面的地址下载 pixel 对应驱动文件或者完整 rom 包

Google play 中文站

4、开始编译

通过 lscpu 命令查看当前cpu的详细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执行命令

source build/envsetup.sh
lunch 25  (aosp_crosshatch-userdebug 版本)
make -j8

lunch 根据上面cpu的类型,make -j cpu核数*2

编译完成23小时,哈哈哈哈哈哈

TDTpfP.png

刷机,参考官方包自己写个刷机脚本,将你编译后out目录下得到的如下文件

TDTG79.png

copy出来,全部添加到压缩文件 aosp12.zip

然后依次执行

adb reboot fastboot

fastboot -w update .\\aosp12.zip

fastboot reboot

PS H:\\rom12\\aosp12> adb reboot fastboot
PS H:\\rom12\\aosp12> fastboot -w update .\\aosp12.zip
--------------------------------------------
Bootloader Version...: b1c1-0.4-7617406
Baseband Version.....: g845-00194-210812-B-7635520
Serial Number........: 89BY05MBQ
--------------------------------------------
extracting android-info.txt (0 MB) to RAM...
Checking ''product''                                 OKAY [  0.001s]
Setting current slot to ''b''                        OKAY [  0.035s]
extracting boot.img (64 MB) to disk... took 0.317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boot.sig''
Sending ''boot_b'' (65536 KB)                        OKAY [  2.063s]
Writing ''boot_b''                                   OKAY [  0.393s]
extracting dtbo.img (8 MB) to disk... took 0.048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dtbo.sig''
Sending ''dtbo_b'' (8192 KB)                         OKAY [  0.257s]
Writing ''dtbo_b''                                   OKAY [  0.066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dt.img''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recovery.img''
extracting vbMeta.img (0 MB) to disk... took 0.004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bMeta.sig''
Sending ''vbMeta_b'' (8 KB)                          OKAY [  0.001s]
Writing ''vbMeta_b''                                 OKAY [  0.003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bMeta_system.img''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endor_boot.img''
extracting super_empty.img (0 MB) to disk... took 0.004s
Sending ''system_b'' (4 KB)                          OKAY [  0.001s]
Updating super partition                           OKAY [  0.006s]
Resizing ''product_b''                               OKAY [  0.006s]
Resizing ''system_b''                                OKAY [  0.006s]
Resizing ''system_ext_b''                            OKAY [  0.006s]
Resizing ''vendor_b''                                OKAY [  0.006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boot_other.img''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odm.img''
extracting product.img (261 MB) to disk... took 2.240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product.sig''
Resizing ''product_b''                               OKAY [  0.006s]
Sending sparse ''product_b'' 1/2 (262140 KB)         OKAY [  8.237s]
Writing ''product_b''                                OKAY [  1.592s]
Sending sparse ''product_b'' 2/2 (6092 KB)           OKAY [  0.210s]
Writing ''product_b''                                OKAY [  0.086s]
extracting system.img (795 MB) to disk... took 6.101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system.sig''
Resizing ''system_b''                                OKAY [  0.006s]
Sending sparse ''system_b'' 1/4 (262140 KB)          OKAY [  8.247s]
Writing ''system_b''                                 OKAY [  1.634s]
Sending sparse ''system_b'' 2/4 (262140 KB)          OKAY [  8.788s]
Writing ''system_b''                                 OKAY [  1.685s]
Sending sparse ''system_b'' 3/4 (262140 KB)          OKAY [  8.642s]
Writing ''system_b''                                 OKAY [  1.632s]
Sending sparse ''system_b'' 4/4 (27832 KB)           OKAY [  0.935s]
Writing ''system_b''                                 OKAY [  0.199s]
extracting system_ext.img (123 MB) to disk... took 0.779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system_ext.sig''
Resizing ''system_ext_b''                            OKAY [  0.004s]
Sending ''system_ext_b'' (126872 KB)                 OKAY [  3.976s]
Writing ''system_ext_b''                             OKAY [  0.826s]
extracting system_other.img (66 MB) to disk... took 0.402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system.sig''
Sending ''system_a'' (68120 KB)                      OKAY [  2.129s]
Writing ''system_a''                                 OKAY [  0.410s]
extracting vendor.img (461 MB) to disk... took 3.112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endor.sig''
Resizing ''vendor_b''                                OKAY [  0.006s]
Sending sparse ''vendor_b'' 1/2 (262140 KB)          OKAY [  8.233s]
Writing ''vendor_b''                                 OKAY [  1.651s]
Sending sparse ''vendor_b'' 2/2 (210424 KB)          OKAY [  7.042s]
Writing ''vendor_b''                                 OKAY [  1.296s]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endor_dlkm.img''
archive does not contain ''vendor_other.img''
Erasing ''userdata''                                 OKAY [  5.861s]
Erase successful, but not automatically formatting.
File system type raw not supported.
Erasing ''Metadata''                                 OKAY [  0.111s]
Erase successful, but not automatically formatting.
File system type raw not supported.
Rebooting                                          OKAY [  0.000s]
Finished. Total time: 89.950s
PS H:\\rom12\\aosp12>

刷机结束,重启开始搞机啦。

Android 系统开发系列(1):Android 12 源代码下载、编译和刷机

Android系统编译之AOSP刷机

在谷歌云上高速编译安卓AOSP ROM、驱动、内核并完成刷机

我们今天的关于考研 | 南京大学 2020 计算机 845 考研感想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845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1.计算机发展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 机械式计算机 机电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逻辑电路与计算机 二极管 电子管 晶体管 硅 门电路 计算机 电磁学计算机二进制、2019春第四周作业(基础题)计算机、845. 八数码(bfs+map)、android12.0(S) Pixel 3XL (QCOM 845) 编译刷机的相关信息,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