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可能不知道的CSS计数器和你可能不知道的css计数器是什么的问题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CSS属性、7个CSS你可能不知道的技巧、ES6你可能不知
关于你可能不知道的CSS 计数器和你可能不知道的css 计数器是什么的问题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CSS属性、7 个 CSS 你可能不知道的技巧、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进阶篇等相关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目录一览:你可能不知道的CSS 计数器(你可能不知道的css 计数器是什么)
前言
css 里面的伪元素其实是非常好用的,但是经常容易被大家忽略,伪元素里面常用到的 content 属性,可能现在很多人仅仅以为 content 属性的值只支持字符串,除了字符串外常用到的还有 uri、counter ,今天所要介绍的就是 conter(计数器)。
先看如下的例子:
<div>
<h3>桃翁</h3>
<h3>介绍</h3>
<h3>css 计数器</h3>
</div>
根据如上的 html 你是否有办法不通过 JavaScript ,仅仅用 CSS 在 title 前面增加 Title number: 呢?
CSS 计数器基本概念
如果仅仅增加一个 Title,大家都知道通过伪元素(:before或者:after),设置 content 为 Title,但是如何自动根据 h3 出现的顺序来展示自动编号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自动编号在 CSS 2.1 中是通过两个属性控制的,''counter-increment''和''counter-reset''。通过这些属性定义的计数器用于''content’属性的 counter() 和 counters() 函数
初始化计数器
在使用计数器的时候需要先初始化这个计数器,并且设置一个计数器的名字(变量)。下面是例子,title 就是名字,conter-reset 就是用来初始化的,这个属性是必须设置的,否则没办法用计数器。
''counter-reset''属性也含有一列一个或多个计数器,每个后面可以跟一个可选的整数。该整数给定了每次出现该元素时给计数器设置的值,默认为 0
counter-reset: 计数器名称[,默认值number]; /* 重置计数器成0 */
计数器自增
有了一个计数器的变量后,然后可以让这个变量进行自增:
''counter-increment''属性接受一个或多个计数器名(标识符),每个后面都可以跟一个可选的整数。这个整数表示每次出现该元素时计数器递增几。默认增量是 1,可以接受 0 和负数
counter-increment: 计数器名称[,增量]; /* 增加计数器值 */
显示计数器
最后就是现实计数器的值,获取计数器的值有两个函数:counter() 和 counters() ,如上面的例子:
content: counter(计数器名称[,显示的风格]) /* 显示计数器 */
或者
counters(计数器名称,嵌套时拼接字符串[,可选的显示风格])
基本使用
学完了基本概念,然后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了。按照步骤来,三步:
- 初始化计时器
div {
counter-reset: title; /* 重置计数器成0 */
}
- 计数器自增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title; /* 增加计数器值 */
}
- 显示计数器
h3:before {
content: "Title " counter(title) ": "; /* 显示计数器 */
}
合起来的解决方案如下:
div {
counter-reset: title; /* 重置计数器成0 */
}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title; /* 增加计数器值 */
content: "Title " counter(title) ": "; /* 显示计数器 */
}
高级用法
嵌套计数器与作用域
计数器是“自嵌套的(self-nesting)”,如果重置一个位于后代元素或者伪元素中的计数器,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计数器实例。这对 html 中的列表之类的场景来说很重要,这种场景下,元素自身可以嵌套任意深度,不用为每一层定义唯一命名的计数器
计数器的作用域从文档中具有''counter-reset''该计数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包括该元素的后代、后续兄弟及其后代。
官方套话比较难懂,用大白话说就是设置了 counter-reset ,那么这个元素的的子元素都属于这个作用域下。
想要完全理解作用域,就得把下面这个 图看懂:
<img src="http://imgs.taoweng.site/2019-12-09-142219.png" />
上面的这个 HTML 代码,再加上这段 CSS 代码:
OL { counter-reset: item }
LI { display: block }
LI: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item
}
OL 将会创建一个计数器,并且 OL 的所有子级将引用该计数器,如果我们用item[n]表示"item"计数器的第 n个实例,用"{"和"}"表示一个作用域的开始和结束,那么上面 HTML 片段将使用标注的计数器。
注意看 2.3.1 的两个元素,由于他们都在 2.3 下面,有两个同名的计数器,那么这两个同名计数器会分别创建实例,所有会得到两个 2.3.1。
如果懂了作用域的关系,接下来就可以通过 counter() 或者 counters() 函数进行展示。
counter
Counter 显示代码如下:
OL { counter-reset: item }
LI { display: block }
LI:before {
content: counter(item) ". ";
counter-increment: item
}
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 counter 只会显示当前作用域下计数器的值,如果要生成嵌套作用域的计数器就得用 counters 函数。
counters
OL { counter-reset: item }
LI { display: block }
LI:before {
content: counters(item,''.'') " ";
counter-increment: item;
}
更换格式
在显示计数器部分 counter 和 counters 都有一个可选参数,显示风格,这个显示风格跟 list-style-type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将文章开头的例子拿来举例,默认是 decimal 风格,比如换成字母(type 是 lower-latin)形式,css 如下:
div {
counter-reset: title; /* 重置计数器成0 */
}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title; /* 增加计数器值 */
content: "Title " counter(title,lower-latin) ": "; /* 显示计数器 */
}
效果如下,list-style-type 有很多种,甚至还有中文(list-style-type 是 cjk-ideographic)的。
自定义起始值
起始值订为 5
div {
counter-reset: title 5; /*起始值订为 5 */
}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title;
content: "Title " counter(title) ": ";
}
自定义每次递增的值
每次递增的值为 2
div {
counter-reset: title 5;
}
h3:before {
counter-increment: title 2; /* 每次递增的值为 2 */
content: "Title " counter(title) ": ";
}
豌豆资源搜索网站https://55wd.com 电脑刺绣绣花厂 ttp://www.szhdn.com
使用场景
场景 1: 嵌套列表
比如要生成一个文章的大纲:
场景2: 计算已经勾选的复选框
使用输入框的:checked 伪类,我们可以检查复选框是否被选中,选中的话,我们计数器的数值就会增加。
下面的这个 2 种菜系直接就是可以通过计数器来实现的,不需要使用 js
场景3: 自动追踪文档条目
当你需要处理一些重复元素的时候,并且你同样想统计他们的数量,那么这个方案会很好用。
总结
以上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你可能不知道的CSS 计数器全部内容。
如果觉得小编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小编网站推荐给好友。
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CSS属性
总结
以上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CSS属性全部内容。
如果觉得小编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小编网站推荐给好友。
7 个 CSS 你可能不知道的技巧
1、CSS 的恶作剧
相信你看完以下代码后能够预料到会出现什么效果。
*{ cursor: none!important; }
2、简单的文字模糊效果
以下两行简单的 CSS3 代码可达到将文字模糊化处理的目的,出来的效果有点像使用 PS 的滤镜,so cool!
p { color: transparent; text-shadow: #111 0 0 5px; }
3、垂直居中
有好多次博主都有这样的需求,垂直居中显示某个 DIV,我们知道 CSS 中天然有水平居中的样式 text-align:center。唯独这个垂直居中无解。
当然你可以将容器设置为 display:table,然后将子元素也就是要垂直居中显示的元素设置为 display:table-cell,然后加上 vertical-align:middle 来实现,但此种实现往往会因为 display:table 而破坏整体布局,那还不如直接用 table 标签了呢。
下面这个样式利用了 translate 来巧妙实现了垂直居中样式,需 IE9+。
.center-vertical {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相比而言,水平居中要简单得多,像上面提到的 text-align:center,经常用到的技巧还有 margin:0 auto。但对于 margin 大法也只在子元素宽度小于容器宽度时管用,当子元素宽度大于容器宽度时此法失效。
如法炮制,利用 left 和 transform 同样可实现水平居中,不过意义不大,毕竟 text-align 和 margin 差不多满足需求了。
.center-horizontal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50%; transform: translateX(-50%); }
4、多重边框
利用重复指定 box-shadow 来达到多个边框的效果
在线演示
/*CSS Border with Box-Shadow Example*/ div { box-shadow: 0 0 0 6px rgba(0, 0, 0, 0.2), 0 0 0 12px rgba(0, 0, 0, 0.2), 0 0 0 18px rgba(0, 0, 0, 0.2), 0 0 0 24px rgba(0, 0, 0, 0.2); height: 200px; margin: 50px auto; width: 400px }
5、实时编辑 CSS
通过设置 style 标签的 display:block 样式可以让页面的 style 标签显示出来,并且加上 contentEditable 属性后可以让样式成为可编辑状态,更改后的样式效果也是实时更新呈现的。此技巧在 IE 下无效。拥有此技能者,逆天也!
<!DOCTYPE html> <html> <body> <style style="display:block" contentEditable> body { color: blue } </style> </body></html>
6、创建长宽比固定的元素
通过设置父级窗口的 padding-bottom 可以达到让容器保持一定的长度比的目的,这在响应式页面设计中比较有用,能够保持元素不变形。
<div style="width: 100%;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20%;"> <div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0; right: 0; bottom: 0;background-color:yellow;"> this content will have a constant aspect ratio that varies based on the width. </div> </div>
7、CSS 中也可以做简单运算
通过 CSS 中的 calc 方法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从而达到动态指定元素样式的目的。
.container{ background-position: calc(100% - 50px) calc(100% - 20px); }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IT 技术分享社区(gh_a27c0758eb03)。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 “OSC 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基础篇
- 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进阶篇
ES6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进阶篇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会针对上篇未涉及到的进阶特性展开;而与前一篇文章相同,本文主要介绍这些特性的一些容易忽略的部分,希望能对大家正确认识和使用 ES6 有帮助。
还是那句话,时间和能力有限,针对文章中的问题或不同意见,欢迎随时拍砖、指正!
正文
Module
模块化是个进行了很久的话题,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模式,例如 AMD, CommonJS 等等。
Module
是 ES6 的新特性,是语言层面对模块化的支持。
与之前模块加载机制不同,Module 是动态的加载,导入的是变量的 只读引用 ,而不是拷贝
// 1. export default 可以做默认导出// a.jsexport default 5; // 默认导出// b.jsimport b, {a} from ''./a.js''; // 默认导入,不需要加花括号// 2. 动态的加载机制// a.jsexport let a = 10;
export let b = 10;
export function add() {
a = 15;
b = 20; return a+b;
};// b.jsimport {a, b, add} from ''./a.js'';
a+b; // 20add(); // 35a+b; // 35
Symbol
symbol
是 ES6 的一个新特性,他有如下特点:
symbol
是一个 “新” 的 基础数据类型 ;从 ES6 起,JavaScript 的 基础数据类型 变为 6 个:string
,number
,boolean
,null
,undefined
,symbol
symbol
可以用作Object
的 keysymbol
存在全局作用域,利用Symbol.for(key)
方法,可以创建(全局作用域无指定键)或获取全局作用域内的symbol
;利用Symbol.keyFor(sym)
方法,可以获取指定symbol
的键JavaScript 内部使用了很多内置
symbol
,作为特殊的键,来实现一些内部功能;例如Symbol.iterator
用于标示对象的迭代器
“新” 仅仅是针对前端开发人员来说的,其实 Symbol 概念本身已经在 JavaScript 语言内部长时间使用了
// 1. "Symbol(desc)" 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新的 symbol,参数 "desc" 仅用做 symbol 的描述,并不用于唯一标示 symbolSymbol(''abc'') === Symbol(''abc''); // false,''abc''仅作为两个 symbol 的描述信息// 2. "Symbol.for(key)" 方法,参数 "key" 是用于在全局作用域中标示 symbol 的唯一键,同时也作为该 symbol 的描述信息Symbol.for(''abc'') === Symbol.for(''abc''); // true,左侧为创建,右侧为获取Symbol.for(''abc'') === Symbol(''abc''); // false// 3. symbol 无法被 for...in 遍历到 (不可枚举),可以利用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获取const obj = {
[Symbol(''abc'')]: ''abc'', ''abc'': ''abc''};for(var i in obj){ // abc
console.log(i);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obj); // [Symbol(abc)]
Iterator + For..Of
ES6 中除了新特性外,还有一个新的规范,那就是关于迭代的规范,他包括两部分分别是 “可迭代规范(iterable protocol)” 和 “迭代器规范(iterator protocol)”。任何实现了前者的对象,都可以进行 for…of
循环。
String
, Array
, Map
, Set
等是原生可迭代对象,因为他们都在原型(prototype)对象中实现了 Symbol.iterator 键对应的方法
for…of
是对象迭代器的遍历,而for…in
是对象中 可枚举 值的遍历
下面用代码来解释一下两个规范:
// 1. 迭代器规范const iter = {
counter: 0,
next(){ // 迭代器是实现了 "next()" 函数的对象
if(++this.counter < 10){ return { // 返回一个含有两个键值对的对象,Object {done => boolean, value => any}
done: false,
value: this.counter
}
}else{ this.counter = 0; return { // done = true 时,value非必须
done: true
}
}
}
};// 2. 可迭代规范,实现 "Symbol.iterator => func()" 键值对;而 "func()" 返回一个 迭代器对象const iterObj = {};for(var i of iterObj){}; // TypeError: iterObj is not iterableiterObj[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return iter;
};for(var i of iterObj){ console.log(i); // 1,2,3,4,5,6,7,8,9};
关于集合
原来我们使用集合,多数情况下会直接用 Object
代替,ES6新增了两个特性,Map
和 Set
,他们是对 JavaScript 关于集合概念的补充。
Map
刚刚看到这个概念的同学会有几个常见的疑问,为什么我们需要 Map
这种数据结构?直接用 Object
不好么?是不是 Map
可以完全取代 Object
用于数据存取?
Map
与 Object
的区别
Map
与Object
都可以存取数据,Map
适用于存储需要 常需要变化(增减键值对)或遍历 的数据集,而Object
适用于存储 静态 (例如配置信息)数据集Object
的 key 必须是String
或Symbol
类型的,而Map
无此限制,可以是任何值Map
可以很方便的取到键值对数量,而Object
需要用额外途径
// 1. Map 的构造函数可以传入一个 “可迭代的对象(例如数组)”,其中包含键值对数组const first = new Map([[''a'', 1], [{''b'': 1}, 2]]); // Map {"a" => 1, Object {b: 1} => 2}// 2. Map 的键可以是任何值,甚至是 undefined 或 nullfirst.set(null, 1).set(undefined, 0); // Map {"a" => 1, Object {b: 1} => 2, null => 1, undefined => 0}
Set
Set
作为最简单的集合,有着如下几个特点:
Set
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值,遍历顺序与 插入顺序相同Set
内无重复的值
// 1. Set 的构造函数可以传入一个 “可迭代的对象(例如数组)”,其中包含任意值const first = new Set([''a'', 1, {''b'': 1}, null]); // Set {"a", 1, Object {b: 1}, null}// 2. Set 无法插入重复的值first.add(1); // Set {"a", 1, Object {b: 1}, null}
WeakMap + WeakSet
WeakMap
与 WeakSet
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其主要特点在于弱引用。
相比于 Map
与 Set
的强引用,弱引用可以令对象在 “适当” 情况下正确被 GC 回收,减少内存资源浪费。
但由于不是强引用,所以无法进行遍历或取得值数量,只能用于值的存取(WeakMap)或是否存在值得判断(WeakSet)
在弱引用的情况下,GC 回收时,不会把其视作一个引用;如果没有其他强引用存在,那这个对象将被回收
// 1. WeakMap 键必须是对象const err = new WeakMap([[''a'',1]]); // TypeError: Invalid value used as weak map key// 2. WeakMap/WeakSet 的弱引用const wm = new WeakMap([[{''a'':1},1]]); // Object {''a'': 1} 会正常被 GC 回收const ws = new WeakSet();
ws.add({''a'':1}); // Object {''a'': 1} 会正常被 GC 回收const obj = {''b'': 1};
ws.add(obj); // Object {''b'': 1} 不会被正常 GC 回收,因为存在一个强引用obj = undefined; // Object {''b'': 1} 会正常被 GC 回收
异步编程
在 ES6 之前,JavaScript 的异步编程都跳不出回调函数这个方式。回调函数方式使用非常简单,在简单异步任务调用时候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出现复杂的异步任务场景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多层回调函数的嵌套会导致代码的横向发展,难以维护;ES6 带来了两个新特性来解决异步编程的难题。
// 一个简单的多层嵌套回调函数的例子 (Node.js)const git = require(''shell'').git;const commitMsg = ''...'';
git.add(''pattern/for/some/files/*'', (err) => { if(!err){
git.commit(commitMsg, (err) => { if(!err){
git.push(pushOption);
}else{ console.log(err);
}
});
}else{ console.log(err);
}
});
Promise
Promise
是 ES6 的一个新特性,同为异步编程方式,它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本质还是回调函数
区分成功和失败的回调,省去嵌套在内层的判断逻辑
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回调函数模式到 Promise 模式的转化
代码由回调函数嵌套的横向扩展,变为链式调用的纵向扩展,易于理解和维护
Promise
虽然优势颇多,但是代码结构仍与同步代码区别较大
// 上例用 Promise 实现// 假定 git.add, git.commit, git.push 均做了 Promise 封装,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const git = require(''shell'').git;const commitMsg = ''...'';
git.add(''pattern/for/some/files/*'')
.then(() => git.commit(commitMsg))
.then(git.push)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Generator
Generator
作为 ES6 的新特性,是一个语言层面的升级。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可以通过
yield
关键字,终止执行并返回(内到外)可以通过
next(val)
方法调用重新唤醒,继续执行(外回内)运行时(包括挂起态),共享局部变量
Generator
执行会返回一个结果对象,结果对象本身既是迭代器,同时也是可迭代对象(同时满足两个迭代规范),所以Generator
可以直接用于 自定义对象迭代器
由于具备以上特点(第四点除外),Generator
也是 JavaScript 对 协程(coroutine)的实现,协程可以理解为 “可由开发人员控制调度的多线程”
协程按照调度机制来区分,可以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非对称式:被调用者(协程)挂起时,必须将控制权返还调用者(协程)
对称式:被调用者(协程)挂起时,可将控制权转给 “任意” 其他协程
JavaScript 实现的是 非对称式协程(semi-coroutine);非对称式协程相比于对称式协程,代码逻辑更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协程给 JavaScript 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去完成异步编程;由于 Generator
的执行会返回一个迭代器,需要手动去遍历,所以如果要达到自动执行的目的,除了本身语法外,还需要实现一个执行器,例如 TJ 大神的 co 框架。
// 上例用 Generator 实现// 假定 git.add, git.commit, git.push 均做了 Promise 封装,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const co = require(''co'');const git = require(''shell'').git;
co(function* (){ const commitMsg = ''...''; // 共享的局部变量
yield git.add(''pattern/for/some/files/*''); yield git.commit(commitMsg); yield git.push();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Generator
是一个 ES6 最佳的异步编程选择么?显然不是,因为除了基本语法外,我们还要额外去实现执行器来达到执行的目的,但是它整体的代码结构是优于回调函数嵌套和 Promise
模式的。
Async-Await
这并不是一个 ES6 新特性,而是 ES7 的语法,放在这里是因为它将是 JavaScript 目前支持异步编程最好的方式
// 上例用 async-await 实现// 假定 git.add, git.commit, git.push 均做了 Promise 封装,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const git = require(''shell'').git;
(async function(){ const commitMsg = ''...''; // 共享的局部变量
try{
await git.add(''pattern/for/some/files/*'');
await git.commit(commitMsg);
await git.push();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元编程
元编程是指的是开发人员对 “语言本身进行编程”。一般是编程语言暴露了一些 API,供开发人员来操作语言本身的某些特性。ES6 两个新特性 Proxy
和 Reflect
是 JavaScript 关于对象元编程能力的扩展。
Proxy
Proxy
是 ES6 加入的一个新特性,它可以 “代理” 对象的原生行为,替换为执行自定义行为。
这样的元编程能力使得我们可以更轻松的扩展出一些特殊对象。
任何对象都可以被 “代理”
利用
Proxy.revocable(target, handler)
可以创建出一个可逆的 “被代理” 对象
// 简单 element 选择控制工具的实现const cacheElement = function(target, prop) { if(target.hasOwnProperty(prop)){ return target[prop];
}else{ return target[pro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rop);
}
}const elControl = new Proxy(cacheElement, {
get: (target, prop) => { return cacheElement(target, prop);
},
set: (target, prop, val) => {
cacheElement(target, prop).textContent = val;
},
apply: (target, thisArg, args) => { return Reflect.ownKeys(target);
}
});
elControl.first; // div#firstelControl.second; // div#secondelControl.first = 5; // div#first => 5elControl.second = 10; // div#second => 10elControl(); // [''first'', ''second'']
Reflect
ES6 中引入的 Reflect
是另一个元编程的特性,它使得我们可以直接操纵对象的原生行为。Reflect
可操纵的行为与 Proxy
可代理的行为是一一对应的,这使得可以在 Proxy
的自定义方法中方便的使用 Reflect
调起原生行为。
// 1. Proxy 的自定义方法中,通过 Reflect 调用原生行为const customProxy = new Proxy({ ''custom'': 1}, {
get: (target, prop) => { console.log(`get ${prop}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undefined, prop);
}
});
customProxy.custom; // get custom, 1// 2. 与 Object 对象上已经开放的操作原生行为方法相比,语法更加清晰易用(例如:Object.hasOwnProperty 与 Reflect.has)const symb = Symbol(''b'');const a = {
[symb]: 1, ''b'': 2};if(Reflect.has(a, symb) && Reflect.has(a, ''b'')){ // good
console.log(''good'');
}
Reflect.ownKeys(a); // ["b", Symbol(b)]
进阶阅读
篇幅有限,无法面面俱到,还想再最后推荐给大家一些想进阶了解 ES6 的必看内容
如果你关注兼容性,推荐看:https://kangax.github.io/compat-table/es6/,这里介绍了从 ES5 到 ES2016+ 的所有特性(包括仍未定稿的特性)及其在各环境的兼容性
如果你关注性能,推荐看:http://kpdecker.github.io/six-speed/,这里通过性能测试,将 ES6 特性的原生实现与 ES5 polyfill 版本进行对比,覆盖了各主流环境;同时也可以侧面对比出各环境在原生实现上的性能优劣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特性,推荐看: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覆盖特性的各方面,包括全面的 API(包括不推荐和废弃的)和基础用法
如果你想看特性更多的使用示例和对应的 polyfill 实现,推荐看:http://es6-features.org/#Constants,这里对各个特性都给出了使用丰富的例子和一个 polyfill 实现,简单明了
如果想了解 ECMA Script 最多最全面的细节,英语又比较过硬,推荐在需要时看:http://www.ecma-international.org/publications/files/ECMA-ST/Ecma-262.pdf,(或者直接看最新的:https://tc39.github.io/ecma262/)
结语
基础篇+进阶篇基本介绍完了 ES6 的主要特性,但 ES6 仅仅是现在时,后续如果大家觉得这个系列有意思,可以再写一写 ES 2016+ 的相关内容,来拥抱一下更新的变化。
最后,希望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对大家理解和使用 ES6 有所帮助,感谢支持~
参考资料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
https://babeljs.io/docs/learn-es2015/
https://www.stackoverflow.com
http://es6.ruanyifeng.com/
https://kangax.github.io/compat-table/esnext/
http://www.ecma-international.org/ecma-262/6.0/
推荐阅读
1、你不知道的前端异常处理(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2、你不知道的 TypeScript 泛型(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3、你不知道的 Web Workers (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4、immutablejs 是如何优化我们的代码的?
5、或许是一本可以彻底改变你刷 LeetCode 效率的题解书
6、想去力扣当前端,TypeScript 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7、距离弄懂正则的环视,你只差这一篇文章
❝关注加加,星标加加~
❞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帮忙点个在看呗